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西江模式”走出民族文化旅游模式
近年来,民族文化旅游炙手可热。在钢筋水泥丛林中重复两点一线的人们迫切地想要回归淳朴自然、体味别样风情。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雷山县最大的苗族聚落——西江苗寨,自2008年正式进行旅游开发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和建设,已经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西江的变是有目共睹的。据了解,短短十年间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人数从2008年的77.73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8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已经超百亿元。近两年,旅游业虽受疫情影响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但当地的游客却始终络绎不绝,据雷山县文旅局统计,单单是2021年国庆黄金周期间,西江景区就接待游客18.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1.68亿元。
在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人们不禁提出许多疑问: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否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旅游业营收丰厚,那么当地村民是否从中受益?亦或是成为了“被遗忘的群体”?不过,一切都困惑和疑问,“西江模式”都给出了有力的答案。
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2018年,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西江千户苗寨文化研究院共同发布了《西江模式: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十年发展报告(2008-2018)》。在这份跨越十年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西江苗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那就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
十余年前,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才刚刚起步,景区便制定出台了《西江千户苗寨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在这份文件中,以亲切平实的一句话为之后的开发路径定了调子:“人人都是文化主人,个个参与文化保护,家家成为民俗博物馆,户户都是文化保护场所”。的确,十年间,无论旅游业如何开发、如何繁盛,千户苗寨依旧保留了其古朴温馨的氛围。时至今日,当游人们走进千户苗寨,依旧像是走进了一卷如幻如梦的古老的水墨画卷中:黝黑整齐的木楼群依山而建,蜿蜒铺展并构筑着精巧图案的鹅卵石路面点缀其中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满头玲珑银饰笑容温婉灿烂的苗家姑娘端来清冽的迎客酒,甚至是吊脚楼下石头砌成的地基上长满经年的苔鲜,无一不印证着西江苗寨文化保护的成果。
不仅如此,西江苗寨在保留古朴建筑之余,还将民风传承,将文化发扬。自2008年以来,西江苗寨村民及旅游开发者在苗族文化母体的基础上,动了不少“好脑筋”:景区挖掘出了游客喜闻乐见的“高山流水”、“五湖四海”等苗族传统酒礼酒仪,成为许多游客手机相册中最经典的一瞬,今年的五一假期期间,这些传统习俗展示也融入了游客的“游览清单”中,获得了广泛好评和一致称赞。此外,西江苗寨还将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制作等苗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样式完美结合,开发出了众多文化旅游产品,既满足了游客的喜好和需要,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西江人常说,“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就是我们贵州的两个‘宝贝’,不能丢了。”时间流逝,时代变换,这座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的古老苗寨经历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依旧较完整地保留了苗族的原生态文化和传统建筑,至今仍有苗家传统木质吊脚楼1300多栋,成为全国最大、最典型的吊脚楼建筑群落。这一切,离不开苗家人在开发与保护之间维持的微妙平衡,也让这座世外桃源般的苗寨成为当之无愧的“苗族的建筑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研究苗族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i。
独创“西江模式”,巩固脱贫攻坚
西江苗寨的开发故事,不止于美景和传统的延续,更在于身在其中的每个人,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遥想当年,西江村村主任李松坦言,那的确是一段艰难的岁月。20世纪末,村里仅有一条泥土公路通往县城,然而有九成村民都选择走上这条小土路外出打工,并且由于知识水平低,大多只能以干力气活为主。其实,西江苗寨之所以有人口流失,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西江山高水陡、人多地少、交通闭塞,200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1431元,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2008年,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江苗寨举办成为了扭转村民发展方向的转折点。借助难得一遇的发展机会,当地先后投入上亿资金做建设,引导商户积极参与旅游业西江千户苗寨导游词,以门票收入的18%作为民族文化奖励经费发放给西江村民,让每户每年都获得超过万元的收益,确保了旅游发展利益的全民共享。
于是,土生土长的苗家人从此搭上了西江旅游的“快车”。借助政府推出的“特惠贷”政策,雷山县西江镇干荣村村民李永福贷款5万元作为创业资金,在西江千户苗寨附近开起了经营苗家特色菜的餐饮店。“餐馆对面就是苗寨,游客在店里可以一边享受苗家美食,一边欣赏独特美景。开张以来,生意一直都很红火,几乎每天都有40多桌客人。”李永福说。
像李永福这样的村民并不在少数,近年来,西江旅游公司直接吸纳300多名掌握苗族歌舞、芦笙演奏的村民,直接参与古歌演唱、迎宾表演、民俗展示等活动,带动了村民受益。除了参与景区表演外,西江千户苗寨直接从事旅游服务行业的村民也不在少数,他们广泛活跃在厨师、司机、环卫、安保、管理、餐饮服务等岗位工作发光发热。从前被迫需要外出打工才能谋生,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
如今的西江千户苗寨,70%以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西江景区直接带动景区群众就业2000余人,还有48户村民成为了百万元户;西江景区电子商务旗舰店,带动了周边村寨580多户发展茶叶种植、银饰刺绣加工等产业,2230余名脱贫人口实现了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在星罗棋布的苗族村寨里,在苗家儿女质朴灿烂的笑容中,“西江模式”的传奇故事仍在续写。青山绿水、村民生活,从来不是旅游发展中被遗忘的一环,如何在开发与保护中寻求平衡,西江千户苗寨给了我们极佳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